日本茶室“寸暇乐庵”记事

今天谈点美
不谈茶室,不懂日本。

一个朋友在逛艺术馆的时候曾经跟我说:为什么我觉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审美上和日本更有connection? 我嘴上说着no no no,心里却很诚实。中国艺术的巅峰太远了,远到宋明。清朝审美滑坡,艺术疲软,而日本却一路凯旋。所以,对某一时期的日本艺术,更有connection,绝对是情理之中的。
茶室,就是这样让人心有所感的存在。
所以这一期,请各位看官抖抖身上的泥土,抓好自己的逼格,准备好乘风破浪一起飞!






寸暇乐庵



寸暇乐庵 图片来源: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
建筑师:仰木鲁堂
年代:1917
风格:日本茶室——草庵
地点:日本东京/费城艺术馆 (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)


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图片里的这个家伙:寸暇乐庵。
寸暇之乐,为欢几何?
叹倏忽即逝的尘世之乐。听名字,嗯!就很日本。
这照片里的小茶室,看上去风格冲淡,又不失精巧。长得质朴无邪,又小又暖。话及至此,不由问:日本茶室的精神为何?答曰:
禅茶一味
放眼皆寥寂,无花亦无枫,秋深海岸边,孤庐立暮光。
禅茶一味不用多说了,中国的茶室大抵也是这个精神。
欲说禅,先说说什么不是禅。
吟诗作对、赏月抚琴之类,看似雅达,实则与禅为相背。这些个行为本身只是形式,终极目的是通过一番抒情解意,感到自己与众不同,从而内心暗爽一番,但是表面不动声色。所以自古逢秋难免悲寂寥,所以强调谈笑往来皆鸿儒无白丁。噫!此乃人之常情,有所少人能说自己追求的不是自我感呢?
但是禅与茶,不同!
禅茶一味是日本茶室的精神。无禅无茶。禅宗的精神是认清“无我”,终极目的是认清自己所有的行为背后是“自我”的叫嚣,唯恐“自我”的失落而驱使自己在红尘中“努力、进取、比较、懊悔”等等行为。在整个观测自己念头的过程中,能够看到那个妄图兴风作浪的“自我”(佛教中称“我执”),从而发现自己并非那个“自我”,通过作为“自我”的观察者,逐渐看到自己清明智慧的本身,也就是佛性。此乃禅宗中所讲的“悟”。
言及至此,到底禅和茶是个怎么样的关系呢?

《空谷幽兰》 比尔▪波特(Bill Porter)著
关于这一点,有一个人曾经做过一个绝妙的总结。二十几年前,一个美国的汉学家比尔▪波特(Bill Porter)年轻的时候对中国的禅心向往之,他从美国千里迢迢到台湾的寺里面清修了一段时间,经历了若干个雨打芭蕉的夜晚,他忽然下定决心:
愿踏访昆仑山,寻访中国现代隐士
《山海经》中记载的昆仑山,非今日的昆仑山,更接近今天地理上的陕西境内属秦岭山脉的终南山。于是,他就背着行囊去了,走到了钟南山的深处。他后来写了本书,叫《空谷幽兰——寻访中国现代隐士》,其中他写过这句话:
没有森林,就没有枯枝;没有枯枝,就没有木柴;没有木柴,就没有茶;没有茶,就没有禅;没有禅,就没有隐士。
不过,说到底。茶也只是个形式。无禅必无茶,但有没有茶,禅总是在人心。说到底,捣鼓茶,不过是个参禅之人的怡情之作。就像你喜欢做饭,就喜欢敞亮先进的厨房灶台;你喜欢做模型,就喜欢什么工具材料都有的可以随便乱铺的工作室;我喜欢喝茶的时候想想禅,就要喝得有感觉,有腔调,爽爽的,才开心。
日本人觉得:在家里喝茶?LOW!
有考虑过逼格的感受吗?我要专门造一个茶室!
于是,这个茶室是这样:

四壁

寸暇乐庵 图片来源: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
(上图)茶室尺度小,一般面积才5、6平米,高度也刚好适合站立。体现的是:以营造之狭小,衬内心之无垠。

茶庭
寸暇乐庵 图片来源: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
(上图)茶室之外有庭园,称为“茶庭”,又称“露底”,其中的寓意是,一步步从外界的喧嚣,走入内心的禅境。如同引渡一般,由外景,引入内在。

寸暇乐庵 图片来源:小萌芸
(上图)茶亭里还有这些小东西。



寸暇乐庵 图片来源:小萌芸
(上图)这个小门是是入口,客人在外面脱了鞋,跪行进入,表示对主人的尊敬。
饮茶时窗户关闭,日光隐隐从窗户上的糊纸上透过,光线的营造暗合饮茶参禅的心境。

择材
问心
寸暇乐庵 图片来源: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
(上图)内部空间简单,剔除繁冗。材料上,追求回归自然,选择最简单质朴的材料,反映它们天然真实的美感。巧的是,日本庭院也奉行这样的造园手法,相对于我们江南私家园林的太湖石啦,鹅卵石精心打造的铺地啦,造型纤巧的小桥啦,他们只是放一块大石头,架一座呆萌蠢憨的小木桥或者石板桥。
这样的手法,说到底,是为了与内心相合。从最纯粹本质中悟到芳华的刹那,人生的无常;从而将注意力由“外”转向“内”,逐渐剥去遮蔽住内心的种种欲求,看到内心的纯净与圆满。
细部
茶室的营造看似不事雕琢,却最是经过精心推敲。他们追求回归本质的美感,潜心寻找自然而发的灵气。


寸暇乐庵 图片来源:小萌芸
(上图)檐口居然想到了用竹!太天才了有木有!
想象一下,雨水滴滴答答哗哗啦啦流进竹槽中的声音;再想象一下,雨水从两端的槽口流下来的视觉和听觉效果。咋咋!啧啧!妙啊!
说道檐口的作法,江南园林的瓦当滴水也很有禅意。逢雨天,屋外哗哗湿了芭蕉,檐口春雨滴滴入眼。遥想此情此景,也不比茶室差半分吧!


寸暇乐庵 图片来源: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
(上图)看到这个,忽然明白了什么叫柴扉,也忽然了春日雨后,“应怜屐齿印苍苔,槽口柴扉久不开”说的是什么。不过“久不开”多么不开心,还是要“蓬门今始为君开”的。




寸暇乐庵 图片来源:小萌芸
(上图)围栏的编织方法。有点小萌。小竹子蠢呼呼地一扎,矮不过胯。并不是真的要隔开谁,只是装模作样卖个萌罢了!




结语


这个茶室不简单!
真是脑洞奇大、才华横溢的营造者,才能想出这么些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的营造方式。
从茶室本身,到内茶庭的内外烘托,再到茶室细节的考究,整体材料的一致性,不得不叹:这份天然质朴之美, 妙香巧思之慧,真是深深动人。
说到底,茶室是为了茶,茶又是为了禅。禅以心悟,茶以心饮,室以心造。
其美不可说,其境犹可感。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(注)。
是以,谓之茶室。
注:禅宗十六字玄旨:"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






寸暇乐庵何处寻?
答曰:费城艺术馆。
我也是万万没有想到,能够在费城艺术馆看到正宗的日本茶室。之所以说正宗,是因为这个茶室不是仿品,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日本茶室。1917年,仰木鲁堂制造于东京造。1928,他把寸暇乐庵卖给了费城艺术馆,1957年,被正式在费城艺术馆安置展出。这是仰木鲁堂唯一的海外茶室。
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!
具体方位: 2F,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
唯一可惜之处,就是这个茶室居然在室内。我看到的那一瞬间,遥想到中国造园“移天缩地”的精神(也是醉了)。不过艺术馆也已经超拼了,墙涂成了蓝色假装是蓝天,自然光从屋顶开窗几经折射反射,营造柔和的光线。可惜的是,阳光草木,风雨雷电,之前所想象到与自然相接的各种美感皆不可得,也只能谈谈罢了。
说到底,只是个展览物件耳!
虽有遗憾,不过与茶室之美,也算可体会其一二了。想必日本本土有更多品质上乘的茶室,以及庭园,以及建筑,以及禅寺。逛都逛不完,瞧都瞧不尽啊!
想到这点,就可以开心地继续走走看看,然后下馆子吃饭了!谢谢大家,欢迎继续捧场!
捧场指南


关注 今天谈点美 公众平台。
随时接受调戏,调戏有惊喜!
谢谢您的观赏!我会继续努力!
——
一曲唱罢,酒尽茶空、杯盘狼藉。
今天就谈到这儿吧!下回再约

今日散场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世间罕有之人录——记丰子恺

一话浮世绘:群星闪耀的江湖传说 (二)

日本茶庭“平山園的松風莊”记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