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江南的N种方式 | 闲话古桥

小萌芸Orange
我读书工作的阶段,共经历了三个国家四个城市。现在想来,本科能在上海读建筑真是特别幸运,经常有课程需要去江浙安徽或江西古城村子转转,且每年的暑假,都会去写生测绘。
在江南闷热的盛夏,在一个古村子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。为了避日头,五点钟起床拎着相机画册出门写生,十点被烈日赶回宿舍,下午又四五点出门,再伴着星辰踩着石板路而归。
图片来源:NRS
我友情出镜一下,感怀一下年少时光。
当年走了多少小河小桥,画了多少绿水人家。现在想来,正是下了江南,上了姑苏之时,我那学建筑不开窍的木鱼脑袋才豁然开朗。眼前的几何线条忽然生出韵味,巷弄亭台的起承转合忽然显出乾坤,就像金庸小说常说的,听着水声,闻着草香,心下一片明朗。
时至如今,没事儿下江南已成习惯。江南总是有许多藏起来的惊喜,如同寻宝一般有乐趣。江南的桥是很美很美的。描写江南美如画的诗句太多了,可是读过一百遍“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”,也比不上亲自来桥上走上一次。不知每个人遥想一下自己走过的桥,哪一座印象最深刻呢?
我这次春节假期去了甪直古镇,在一片古桥中,没有一点点防备地,出现了许多新建的仿古桥:
图片来源:小萌芸Orange
图片来源:小萌芸Orange
这些新建的仿古桥,都没有得到本地古桥的真传,真是可惜。本地这么多真古桥,蕴含着这么深厚的审美变迁,倘若人们无机会得赏,不是可惜了吗?
图片来源:许德昌
看桥,先看水。
桥配水——用桥的舒展配水的从容,用桥的清秀配水的灵动,方是交相辉映,互相成就。
说到舒展明朗的桥,第一个要出场的,当属梁式平桥。
图片制作:小萌芸Orange
请让下面这两座梁式平桥引个路吧。这两座桥看似相差无几,却是在微妙之中,分了伯仲。
黎里 进登桥
图片来源: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三元桥 明万历(1537-1620)甪直
图片来源:小萌芸Orange
觉得哪座更棒一些?
对于水乡狭窄的空间,两座桥的起坡都很克制,相比之下,后者拥有更细腻的起坡。如果你有心注意,可以看到临水处理的不同。后者最精彩的莫过于四根完整的长石柱的“一收一带”,它干脆地收住了横向石板的线条,又洒脱地带出了竖直向立于水面的“门”字形关系。更重要的是,后者桥下空间更开阔透亮。不像前者把本身就窄的水面再遮上几分,徒显啰嗦。
下面这张图,我觉得充分显示了平桥的气质——相比于拱桥凌空而过的曲线,平桥沿着水面铺展,一条线纯净洗练,素雅悠长。
图片来源: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此时回头再看看我之前说的两座桥,你觉得是不是后者的气韵上更胜一筹呢? 
说到气韵,自然要瞧瞧下面这座江苏的宋朝古梁桥了。它是非常典型的宋桥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吴江 东庙桥
图片来源:吴江旅游
看线条——桥体和栏杆的水平线条如此轻盈舒展,起坡的线条优雅从容,并无矫揉造作的刻意隆起,也没有涂脂抹粉的多余装饰。
看栏杆——低矮的栏杆,有清风可以吹过足边,有水面可以映出裙角。
整座桥全靠两条水平曲线和两条竖向线条勾勒出,如此洗练洒脱,所谓“穿云入水”,大概不过如是了吧。
这里提一个问题:有没有发觉,古桥的栏杆都很矮?这是为什么呢?
以下图解惑吧 ↓

乌镇的桥
图片来源:脚尖上的旅游
栏杆高度之考究,真令人会心一笑。
它如此低矮,又护在脚边。当你拾级而上,无遮无挡,对岸的屋脊杨柳逐渐露头;而你站在桥上,和水面如此接近,伸手即可触水乡的温度。以退为进,正是栏杆高度的小心思。
从远处看来,这与狭窄水面相辉映的,那轻盈纯粹的水平线条,又怎么能架上高厚的栏板呢?但是也有桥是这么做的,看一下请看下图甪直的香花桥。
香花桥 清乾隆前 甪直
图片来源:小萌芸Orange
这到腰的花哨栏板,加上桥体的N重线脚,竟然抢了镜,让人忘了水乡原本的气韵。相比于之前提到的新建的仿古桥,这座桥已经非常朴素了,那两座桥冗余的线脚和石雕各自为政地自我表现,不意把石桥一体的气韵打散了,徒增一阵浮躁之气。 
提到栏杆,不禁想到下面这座甪直的北宋古桥,以及这充满假发感的后期加建的栏杆。(请不要吐槽我的摄影水平,拍桥拍成这样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建筑系的?我错了,下次努力!)

和丰桥 北宋 甪直
图片来源:小萌芸Orange
现在请大家使用肉眼把栏杆PS掉,便可看到宋朝拱的特征。 我看到这个拱的时候,脑海中就想到了这个词——“长虹卧波”。
无论是桥身的曲线,还是起拱的曲线,都相对清朝温和,像从大地上微微抬了个头。跃水而过的优美姿态,真如一道彩虹,卧在水面之上。
但是,遇到更宽广的水面,宋桥就会换成另一种做法:
北宋 吴门桥
图片来源: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逆光的剪影,最能表现桥身的线条,以及造桥者原初的意图。
你说一座桥为何要造得这般高?吴门桥长66米,横跨京杭大运河。它不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气质,而是转身成为一个昂扬飘逸的大侠。

北宋 吴门桥
图片来源:还珠楼主收藏
而在昔日照片中,桥下船舶往来。又可见近处的城墙,远处的塔。真是为苏州城中添侠气。
如果说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座桥,我就一定要说说宏村的这座了。当年去古镇写生,还没进村,远远就看到村子被一大片水隔着,贴着水面起了一道细线,细线当中,弯起一座小小拱桥,要进村,便要过桥。

图片来源:ALVARO
但凡进古村,通常有都一个仪式性的进村方式:西递村是牌坊迎人,曾经测绘的安徽严氏古村是一座长桥尽头的参天古树迎人。这宏村用这么意味深长的迎人方式,也是让我印象深刻。 
图片来源:CJLI1980
一条窄窄的石板,两人并肩已有些挤。
图片来源:Jan Shen
初踏上石板,小桥在远处等我。想到武陵人探访桃花源,先有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,再林尽水源,经过初极狭,才通人的引子,方有豁然开朗的村子。相较之下,宏村并未藏着掖着,湖面似是相隔,更是相邀,它一路引着你,让你与它一同隽永而行。
图片来源:VINCENT LOO
翻过那座小桥, 栏杆又不见了。眼前是荷花池,尽头一个狭窄的拱门等你进村。桥的栏杆,为过桥之后的别有洞天做了绝好的铺垫。这中间的小桥,架出这一起一落的动作,虽未进村,偏就在这过水过桥之中,早已为之心折。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啊!
我所去过的江南,我所走过的桥,真是太少了。想想,江南无尽藏,还有许多地方等着我去走,许多美景未曾见,真是快乐事!
桥的美,不在形式,不在朝代。不发于法式,不陷于标准。就像香菱跟黛玉学作诗,黛玉开头就点了关键:“词句究竟还是末事,第一立意要紧。若意趣真了,连词句不用修饰,自是好的,这叫做‘不以词害意’”何止是作诗,天下一切创作营造,最难能可贵的,不就是意趣真吗?
我佩服且羡慕那些造桥者,在天地之间感受万物之气,再以气营造,与人分享。
美的不是桥本身,而是被打动的心。
愿你走南闯北,身处何地,都能常有这些意趣真相伴左右。
(完)

后记
推荐大家去甪直吃这个东西——奥灶面。
 甪直奥灶面+鸭腿
图片来源:小萌芸Orange
奥灶面便宜好吃,吃不够可以免费加面加汤。我一口气吃了两碗!
不知道大家看桥的体验怎样,我觉得基本上需要自带一双美图的眼睛。许多古桥保护不到位。有的周围建筑破败,有的周边空间布局早非昔日了。要能遥想古桥昔日的秀气,追溯造桥者的本意,还是得有些眼力的。正如看素颜美女要能想到她上妆的样子,反之亦然,这样就具备了分辨真正美女的能力。看桥也是这样。
你喜欢这些桥吗?
如果你看到什么美丽的桥,欢迎和我分享!




 风流倜傥,帅气逼人,皮糙肉厚,浓眉大眼的你
欢迎和我分享你的想法,跟我东拉西扯
也欢迎关注  ♪(^∇^*)
今天谈点美
——

一曲唱罢,酒尽茶空、杯盘狼藉。
今天就谈到这儿吧!

下回再约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世间罕有之人录——记丰子恺

一话浮世绘:群星闪耀的江湖传说 (二)

日本茶庭“平山園的松風莊”记事